花都区青年志愿者协会,“融爱计划”实施方案
根据《广州市垃圾分类志愿服务进社区试点工作方案》和《关于举行庆祝广州市第27个环卫工人节系列活动的方案》相关文件的要求,进一步对环卫工人家庭、生活等进行关爱,广州城市管理委员会、共青团广州市委员会共同开展2016年辅导环卫工人子女志愿服务活动,预计在1月启动,制定工作方案如下:
一、工作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垃圾分类处理暨创建全国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动员部署大会精神,动员社会各界参与志愿服务,结合垃圾分类志愿服务进社区活动,同步开展辅导环卫工人子女志愿服务活动,为环卫工人家庭子女学习、生活提供力所能及的辅导和帮助;引发社会各界进一步关注关爱环卫工人群体,进一步关心支持城市管理工作。
二、活动时间
2016年1月——2017年1月(约1个学年)
三、服务对象
1000名在广州接受义务教育、有辅导需求的环卫工人家庭子女。
四、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广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 共青团广州市委员会
承办单位:广州志愿驿站联合会、海珠区哆来咪青少年音乐发展中心、各区志愿服务队
协办单位: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志愿时公益中心、和众泽益志愿服务中心
五、活动形式及内容
(一)建立不少于24个环卫工人子女课业辅导的志愿服务点——融爱教室
面向全市环卫工人符合条件的子女免费提供志愿者课业辅导,按照行政区域为单位,每个区设立1至2个环卫工人子女的融爱教室,由广州团市委统一招募志愿者承接,每月利用周末、节假日开展不少于1次的课业辅导,1次课余兴趣课程。全市建立不少于24个环卫工人子女课业辅导志愿课堂,让环卫工人子女就近就便参与课业辅导。
(二)建立课业辅导+特色课程库
活动前期通过实地调研、访谈等形式,收集课业辅导的需求,量身定制切合环卫工人子女需求的课程。一是满足学业提高的需求,90%以上环卫工人希望子女参与课业辅导后能直接提升其成绩,拟联合华南师范大学、广州技术师范学院相关师范类专业学生,根据子女成绩定制学习计划;二是拓展课余兴趣爱好,开发书法、音乐、声乐、手工制作等课程,发展子女兴趣爱好,助其建立自信,挖掘潜能;三是开发亲子共融课程,针对亲子沟通、亲子融合等方面,邀请家庭治疗师、心理咨询师设计相关课程,促进亲子相互了解融合;四是依托广州市少年宫,定期向环卫工人子女开放专题课堂或免费资助课堂。
(三)建立环卫工人亲子融爱基地
广泛吸纳社会资源,依托社区图书馆、儿童活动中心等现有设施,共建环卫工人子女亲子融合基地,定期组织环卫工人及其子女开展融合学习。
(四)建立环卫工人子女课业辅导专属网页
充分发挥志愿时平台优势,通过建立环卫工人子女课业辅导专属网页,实现师资、学生、辅导阵地三方充分利用、充分匹配,环卫工人子女可直接网上报名感兴趣的课程。同时定期发布特色课程供选择,参照志愿者积分制度,记录环卫工人子女课时,达到一定的积分可兑换奖品,鼓励其不断学习。
六、运作模式
(一)一区一队伍,标准化流程操作
按照一个区配备一支志愿服务队的要求,预计招募12支志愿服务队开展。由市城管委、团市委共同制定辅导模式、活动原则、上岗培训等内容,为志愿者上岗提供指引。服务队根据服务对象分布地点每区指定1-2个集中辅导点,并自行安排课业辅导课程表交由志愿驿站联合会审核后执行。
(二)以课业辅导为核心,适当发展课余兴趣
以服务对象申报的辅导课程为核心,每个月开展2次课业辅导由每区承接团队负责,开展2次兴趣学习安排(哆来咪音乐发展中心负责中心2城区课余学习项目,组建三支环卫工人子女乐队,其他9区由本区团队负责,如学习非洲鼓、乌克丽丽、绘画、手工制作、外出学习垃圾分类等),通过课业学习+兴趣学习的形式,提高环卫工子女的自信心。
(三)以积分式参与为主,鼓励服务对象持续参与
为鼓励服务对象持续参与课业辅导活动,拟采用积分制记录服务课业辅导情况。根据不同积分等级,可以兑换学习用具、生活用品、电影券等可改善、提高环卫工人家庭的生活品质。
七、工作推进
此项工作于2016年1月正式启动,2017年1月前完成,分以下步骤进行:
(一)选定环卫工人子女
由市城管委环卫处综合环卫工人区域分布、家庭现状、工作贡献等因素,提交参加辅导的环卫工人子女名单。(市城管委环卫处负责)
(二)招募志愿服务核心团队
针对选定辅导的环卫工人家庭子女情况,依托团市委“志愿时”管理平台,招募各区志愿服务核心团队(全市共12支)负责辖区辅导环卫工人子女志愿服务活动。根据各区志愿服务团队工作情况由志愿驿站联合会提供站点报名、培训维系、考核激励等服务。(广州志愿驿站联合会负责,和众泽益、志愿时配合)
(三)志愿者队伍培训
分批分期组织志愿者开展行为礼仪、垃圾分类、教学技巧、儿童心理学等知识培训,做好志愿服务前期各项准备。(各区志愿服务核心团队负责,志愿时配合)
(四)活动启动
根据队伍筹备、服务对象招募情况等选择1-2个点举办活动启动仪式,并通过广州共青团微信、新闻媒体报道、志愿驿站走字灯、志愿时网站向社会招募志愿者及服务对象。(广州志愿驿站联合会负责,广青报、志愿时、各志愿服务队配合)
(五)开展辅导服务
1、制定辅导计划
各核心志愿服务团队根据辖区环卫工人子女报名情况,制定辅导计划课程表及落实辅导地点。辅导时间原则上定于周末及其他休息日,每个月3次,每次1—2小时,辅导方式原则上为集中地点辅导,遇有其它情况,由双方协商后作出调整。(各区志愿服务核心团队负责)
2、开展辅导活动
按辅导计划组织开展义务教育课程学习辅导及兴趣培养;通过大讲堂、实地参观、志愿服务体验等形式,组织垃圾分类知识培训。(各区志愿服务核心团队负责)
(六)监督评估与激励
1、每次课堂结束,由老师填写课堂记录表,记录课堂主题、出勤率、授课质量等内容,并进行总结。(各区志愿服务核心团队负责)
2、每月选取一堂公开课,邀请家长共同参与。(各区志愿服务核心团队负责)
3、在志愿时开展专题页面,将课后辅导成果以文字、图片、视频、项目等形式集中展示;每月评出月度优秀辅导点,在网站进行表彰。(广州志愿驿站联合会负责,志愿时、各区志愿服务核心团队配合)
(七)活动宣传
1、中期汇报。各区志愿服务核心团队根据辖区开展辅导的效果,分别将半个学期以来的成果进行汇报和展示,环卫工人子女乐队进行汇报表演等。(广州志愿驿站联合会负责,志愿时、各区志愿服务核心团队配合)
2、拍摄纪录片。与广东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合作,跟踪拍摄环卫工人子女辅导的情况、家庭生活、活动感言等。采用前后对比的形式,记录此项目带给环卫工人子女、及其家庭的前后变化。
(八)年度总结及表彰
2017年1月,召开表彰大会。对年度做出突出贡献的各区志愿服务核心团队进行表彰。评选优秀志愿者、优秀讲师共60名,通过颁发奖品、证书等方式进行激励。(广州志愿驿站联合会负责,志愿时、各区志愿服务核心团队配合)
(九)总结推广经验
志愿服务活动结束后,通过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实地走访等形式,征询志愿者与环卫工人家庭双方的意见建议,跟进掌握活动效果,查找薄弱环节和存在问题,总结教训,推广经验,为建立长效志愿辅导服务机制提供实践依据。(广州志愿驿站联合会负责,各区志愿服务核心团队配合)
八、工作分工
(一)市城管委(团委)
1、协调项目进行;
2、对项目执行给予指导意见及定时评估、抽检;
3、负责发动各区城管局、环卫公司环卫工人子女报名;
4、负责邀请相关领导参与活动。
(二)团市委(广州志愿驿站联合会)
1、负责制定项目实施方案;
2、负责招募各个区志愿服务队;
3、负责制定志愿服务队项目指引;
4、负责开展志愿者上岗培训;
5、负责每月召开志愿服务队负责人例会;
6、负责定期考核服务队及对志愿者开展表彰、激励;
7、定期抽检辅导项目;
8、跟踪拍摄活动纪录片。
(三)各区志愿服务队
1、负责联系服务对象并制定课程时间表;
2、负责招募志愿者参与项目;
3、定期向联合会反馈项目情况;
4、定期联系服务对象父母反馈学习情况。
(四)哆来咪青少年音乐发展中心
1、负责组建3个中心城区环卫工人子女乐队;
2、负责联系3个中心城区志愿团队安排音乐课程。
(五)广青协
负责发动协会的团体会员、直属总队承接该项服务。
(六)和众泽益志愿服务中心
负责发动企业志愿者承接该项服务。
(七)志愿时公益中心
负责在志愿时网页上宣传推广。